迎接党代会专题报道一 深化改革篇:砥砺前行 以深化改革托举世界一流大学之梦-凯发官方手机版下载

 迎接党代会专题报道一 深化改革篇:砥砺前行 以深化改革托举世界一流大学之梦-凯发官方手机版下载
中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凯发官方手机版下载 / / 发展聚焦 / 正文

迎接党代会专题报道一 深化改革篇:砥砺前行 以深化改革托举世界一流大学之梦

2018年03月09日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凝心聚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本报特推出“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专题报道,回顾总结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高校,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强烈。作为以促进“民族和社会发展”为理想的学校,理应勇担重责。自2006年进入“985”高校行列后,学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有了更高的平台、更坚实的基础,不断追求卓越的华东师大,开始全方位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以期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步伐。

  为满足更深度的国家需求和更高远的自我要求,学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去系统改革、深化改革、持续改革。2012年,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5年来,全校上下保持改革韧性、着力开拓创新,在一些关键环节、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使学校2017年如愿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谋划改革坚定不移

  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改革不能无作为,但也不能乱作为,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十分重要。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了全面动员。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改革管理方式,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各类卓越人才”“改革工作机制,拓宽教师成长空间”三项重点改革任务,并强调 “在当今中国,在当今世界,在当今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领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已有六年,我们或许已不必有破釜沉舟的悲壮,但仍不可缺卧薪尝胆的坚忍”,提醒学校上下要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改革锐气。

  制度的建立、改革的推进,必须要有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依据。2008年,我校就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制定了大学章程,并于2009年发布实施。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对高校章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初,学校根据要求启动了《华东师范大学章程》修订工作。2014721日,新的《华东师范大学章程》由教育部审核通过,正式发布实施。这是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历程中的大事,标志着高等教育法赋予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意味着办学理念被制度化,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有了新蓝图。

  教育活动是复杂的,这决定了学校改革必然是系统的、综合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同时,学校也深深感到,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单项改革、局部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实现新一轮发展,就必须强化系统意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20149,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自身实际,启动了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研制工作。方案于2015年通过教育部审核,印发实施。方案提出五方面的改革任务,即完善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推进财务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五项任务共包括38项具体举措。每项改革任务又环环相扣、互相支撑,共同描述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系统的“施工图”。方案发布不到半年,38项举措就已全部启动推进。

  深化综合改革绝不是为改革而改革、劳民伤财的“折腾”,必须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服务。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使未来5年发展之路更加清晰、建设目标实现更加顺利,学校在2015年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中,学校提出要围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和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的综合改革”两大主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信息化三大战略,力图将“改革进行到底”、用综合改革保障发展实效。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十项任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50条改革发展举措。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基本建设等专项规划。

  2015年,基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国家决定统筹各种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2017年,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学校编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重新思考了学科建设和整体建设的思路,将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愿景进一步细化。在总结现有基础、深入分析发展形势、对标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学校编制了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地球科学2个优势学科群及软件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4个特色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整体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建设,分202020302050年三个阶段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并围绕第一阶段目标制定了十项改革发展任务及其目标举措、进程安排。

  从大学章程、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到“十三五”规划,再到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到,学校对改革形势的判断力、改革大局的统筹力、改革攻坚的意志力在不断增强。


试点改革结出硕果

  2010年底,为推进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的落实,国家决定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敢为人先,承接了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即“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引进纽约大学,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建设上海纽约大学”。目前,这三项任务都已结出硕果。

  自大学章程建立后,学校的内部治理框架逐步完善。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了党政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大事项专家论证制度等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各级党组织建设。推进教授治学,2013年组建了第七届校学术委员会,下设五个专门委员会,其机制在不断优化、功能在不断强化。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了教代会网上提案机制,强化了提案落实责任,拓宽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建立健全了校园参议会、校领导午餐会、学生校长助理等制度。不断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实行了大部制改革,成立了学生工作部和发展规划部。建立了师生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优化机关办事流程的工作正深入推进。

  我校大力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开展学部制改革和院系优化调整。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先后成立,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美术学院、城市发展研究院等相继组建,人财物等权力逐步下放。设置了科研秘书和财务秘书岗位,提升了学部和院系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全了社会参与机制,成立了理事会、校友总会和发展咨询委员会。其中很多举措做法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

  教师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引领教师教育改革是学校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前公费师范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又加大教师教育的改革力度。推进孟宪承书院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的养成教育。探索建立了“4 n 2.5”的公费师范生一体化培养模式、“三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面对基础教育更高学历、更高素质的师资需求,紧密对接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先后于2015年、2018年实施“德业双修的卓越中学教师开放式养成计划”和“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着力推进师范生培养重心从本科层次向后本科层次转移,完善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机制。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加强师范生的培养和管理。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得到了高度评价,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上海纽约大学的成立是学校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2012年,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后,学校与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选拔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赴上海纽约大学工作,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及教学计划,继续推动学校步入正常发展轨道。2013年,上海纽约大学顺利完成首次招生。双方还探索建立教师双聘制度,成立5个联合研究中心,以实现共同发展。上海纽约大学被寄予了厚望,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努力把上海纽约大学办成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示范改革的试验田,建设成为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2016年上海教育评估院对上海纽约大学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充分肯定了一期建设成效。

  三项改革都取得了成功,不但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而且鼓舞了学校改革的士气、提升了学校的声誉。


关键改革稳步推进

  只有打通了关键环节的经络,才能释放广大师生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发展基础的夯实、办学境界的提升、发展目标的明晰,学校一些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改革被逐步提上了议程。

  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校综合实力最显著的标志。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实力,学校加大了学科建设改革的力度。2014年超前布局“十三五”学科建设,确立了统筹发展、分类支持、自主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冲击国内外一流水平,大力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2016年完成学科经费下拨,提前启动了“双一流”建设。积极对接上海市学科建设规划,教育学、地理学、岛屿大气与生态分别入选上海市高峰i类、ii类、iv类学科计划。统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费,优化经费分配方式,加强经费使用监管,提升经费使用效益。在2015年、2016年试行基础上,2017年正式开展了教学科研实体单位年度分类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目前学校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1%

  要为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人才支撑,就必须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5年来,学校完善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大力实施书院制改革,在孟宪承书院探索基础上,相继成立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和光华书院。全面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化了大类招生和分层培养,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评选教学贡献奖。推进了科教融合,与中科院深度合作,建立庄长恭研究所,打造4个“菁英班”。实行“申请-考核”的博士生招生制度,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分配机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2016年学校先后召开理科和文科工作会议,系统谋划科研体制改革的思路举措。为能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学校设置“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和“重要科技奖励培育基金”,修订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的实绩奖励实施办法。逐步推广以“项目负责人制”为核心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赋予学术带头人更大的权力。落实国家政策,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学科、院系、基地一体化建设,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崇明生态研究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对接国家地方重大需求的重要平台基地建立起来。

  办学的活力最终体现为教职工队伍的活力。为进一步激发教职工队伍的积极性,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并实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与基本条件》(2014版),根据分类管理原则,制定专任教师聘期考核方案及分类考核标准。制定《华东师范大学教师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及《操作细则》,推进院系和职能部门定编定岗工作,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队伍规模调控机制迈出关键步伐。加大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制定《专职科研人员聘用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博士后研究员管理办法》。完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的多元化教职工薪酬体系,探索建立多轨制分配方案,积极探索基于绩效的薪酬体系和多渠道分配模式。举办年度海外青年科学家(学者)论坛,完善海外优秀人才吸引、发现、招聘机制。

  办学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近些年,学校加强了内部控制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拓展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优化基金会运作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建立了预算执行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深化财务二级管理改革,修订《华东师范大学院系经费管理办法》,构建更加完备的院系经费使用和监督体系,将院系账户重新划分为基本运行经费、学科专项经费、发展基金、统筹基金、其他经费五大类,使院系自主当家理财。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实施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推进节能减排,建设学校能源监控平台。

  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有效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是,改革永远是进行时,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关键指标有所突破,仍需继续发扬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精神传统。




文、来源|发展规划部 编辑|李紫窈 编审|吕安琪


网站地图